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的正确使用是保证测量量值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以下是正确使用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标准物质:根据测量程序的目的,从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目录"中选择与预期应用测试量值水平相适应的标准物质。不应选用不确定度超过测量程序所允许水平的标准物质。对于实验室认证、方法验证、产品评价与仲裁等,可以选用高水平的一级标准物质。
仔细阅读标准物质证书: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出的“标准物质的用途"信息应受到使用者的重视。当标准物质用于证书中所描述用途以外的其他用途时,可能会造成误用。使用者在使用前应仔细、全面、认真地阅读标准物质证书,保证正确使用标准物质。
确保基体一致性:选用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基体应与测量程序所处理材料的基体一致,或者尽可能接近。同时注意标准物质的形态,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并在测量系统达到稳定后使用。
注意稳定性:选用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稳定性应满足整个实验计划的需要。凡已超过稳定性的标准物质切不可随便使用。
遵循最小取样量: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出的最小取样量是保证标准物质均匀性的重要条件。不重视或者忽略了最小取样量,很难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在取样和使用过程中要采取避免沾污、挥发、吸潮、氧化的措施。
正确保存和管理:使用者对标准物质的保存管理状况及研制生产单位质量保证情况对标准物质的使用也非常重要。标准物质的量值及不确定度只有在正确的保存、使用条件下才是有效的。
期间核查:在标准物质的有效期内,为了确定其是否保持原有状态,需要进行期间核查。主要目的是确认其特性量值的稳定性,而不是准确性。
验收和储存:实验室对购入的RM进行验收时,需检查包装及标识的完好性、证书与实物的对应性等。验收合格的RM应按证书中规定的保存条件妥善管理。验收不合格的RM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