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检测呈现假阴性是否是试剂盒的问题
点击次数:878 更新时间:2020-02-20
在防控*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检测试剂盒是一个重要工具。疫情发生后,近百家单位加入到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和生产中,对于病毒的检测时间也从以“小时”计算到了以“分钟”计算。
据媒体不*统计,截至目前有近百家企业表示,已成功研发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其中,国家药监局先后批准了7家企业注册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上市。记者梳理发现,华大基因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是*获准上市的抗击疫情的检测产品。与此同时,华大智造DNBSEQ-T7测序系统也同批通过了应急审批。这是一款高通量测序仪,能在20小时内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整个检测流程,每次运行样本检测通量可达200个。
核酸检测是诊断*状肺炎的重要环节,但在病毒核酸检测中,有的疑似*肺炎患者前几次检测呈阴性,多次检测后终呈阳性,这就是核酸检测中的“假阴性”。
为什么会有“假阴性”的出现?李艳艳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假阴性”的出现不能说一定是试剂盒的问题,因为检测结果不仅与试剂盒的质量有关,而且还与*状病毒的特征、取样部位、取样量、运输和贮存环节以及实验室测试条件和人员操作有关。检验准确需要每一步都有标准的操作程序,一旦有环节出现变化,都会影响检验结果,造成“假阴性”。尤其是对疑似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等待排查诊断,用试剂盒检测的每个步骤都需要专业人士在专业的环境中进行操作。
此外,由于疫情防控形势紧迫,为避免“假阴性”患者继续传染,及时被隔离并得到救治,多位专家表示,多种方式印证和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五版诊疗指南中,湖北省内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可作为临床诊断病例,这意味着,不再仅仅依靠核酸检测作为确诊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