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远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ELISA检测时信号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有哪些?
点击次数:1424 更新时间:2018-07-31

       ELISA是一个间接的检测过程,这在很多文献资料上都有这样的记载。但是很少有研究资料详细的描述间接测量的信号传递过程,以及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这里小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ELISA进行系统分析,该分析有助于搭建稳定的ELISA平台,并正确地使用和评估不tong性质的酶联抗体和显色液等通用材料。

       宏观上来讲,ELISA检测的函数曲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描述的是剂量浓度的抗体和信号之间的相关关系,而其实质是为了描述剂量浓度的抗体和对应抗原-抗体偶联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抗原-抗体偶联物经过了酶联抗体反应和酶催化放大反应,催化产物检测后转换成信号。该信号间接的代表了抗原-抗体偶联物。这种间接的转化过程经历了三重信号的传递过程,而只有在三重传递保证线性的情况,抗体浓度-信号剂量曲线才能等同于抗体浓度-抗体抗原偶联物浓度剂量曲线,如果进行了非线性传递将会影响到整个检测方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下面小编将从微观角度简单介绍下信号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

 

1.信号检测偏差:酶催化产物转换成信号时有可能会产生的偏差,这个偏差在一些文献中也称之为仪器的非线性检测区域,即当酶催化产物浓度过高时,催化产物浓度和信号值之间不*呈线性关系,这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某品牌酶标仪的参数性能,注意该仪器的测量范围是0-4 OD,而该仪器确保的检测线性范围是0-3 OD。一般来讲在进行吸光度法读数时,检测的信号值gao值控制在3左右。如果两个相邻的抗体浓度点对应的信号值在OD值3.5及以上时都会特别接近,这两个信号值很有可能是有信号传递偏差的。这个可以通过高浓度的酶催化产物梯度稀释查看信号的线性范围确认。

 

2.酶催化反应传递偏差:该偏差是由酶催化显色液引起的,其实质是酶联抗体的浓度和其对应催化产物的浓度是否线性相关。由于酶催化反应在未终止前是一个持续反应的信号放大过程,信号的产生是时间的累积量,在反应过程中酶活可能会丧失显色液的有效成分在不断的减少时,梯度浓度的酶催化反应在反应时间内的可能不会是匀速反应状态。

      这个可以通过动力学读数进行确认。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显色液可供选择,显色能力qiang和弱的产品信号差异可能达到20-50倍,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正确的选择显色液并确认酶催化过程的线性传递。

 

3.酶联抗体反应传递偏差,即酶联抗体和抗体抗原偶联物反应后,酶联抗体-抗原抗体偶联物的浓度能否线性的代表抗体抗原偶联物的浓度。这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主要是因为酶联抗体的异质性导致的,酶联抗体多为多抗,该抗体偶联上的HRP分子数目也存在差异,很难用单一的实验去论证这个线性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酶联抗体加入反应浓度应该远大于抗体抗原偶联物的浓度,这样能够保证基本所有的抗体抗原偶联物都被转换成酶联抗体-抗原抗体偶联物,酶联浓度加入过少会导致剂量曲线的高浓度点出现假平台期,影响实验的结果;酶联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非特异信号的增加,还有酶联浓度的增加会导致信号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信号值超过线性检测范围。所以酶联浓度的反应浓度是一个值得选择的参数。

上海远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5588号 邮编:201202 电话: 管理登陆
传真:021-58999639 手机:13310162040 联系人:俞燕熙 邮箱:m13310162040@163.com  GoogleSitemap 网址:www.yuanmu-sh.com ICP备案号:沪ICP备14029423号-1
主营:ELISA试剂盒/染色液/溶液 /动物血清/标准品/化学试剂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手机:13310162040